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4篇
  免费   908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测绘学   1456篇
大气科学   547篇
地球物理   1019篇
地质学   2298篇
海洋学   737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315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97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403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全反馈主动TMD控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最近提出的全反馈主动控制法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进行了全反馈主动TMD(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的理论研究,考虑了实时控制过程中控制力的时间滞后效应,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反馈形式以及不同的时间滞后量对主动TMD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实施全反馈主动TMD控制,既能更有效地降低结构的位移反应和速度反应,又能大幅度地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且当控制力时间滞后量较大时,对主动  相似文献   
992.
可控消能减震原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减震结构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系统由控制装置及耗能装置组成,控制装置根据结构反馈的相关信号,在回头点处启动耗能装置,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属于半主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良好,能够将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降低50%以上。本文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工作原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及算例,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37,自引:11,他引:37  
李文朝 《湖泊科学》1997,9(2):97-104
在“八五”期间太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和充实了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简要介绍了多稳态概念模型,并将这一理论和模型贯穿于太湖富营养化防治研究中;总结了太湖各湖区的状态演化过程,提出保护东太湖生态环境和治理五里湖的策略及技术路线,并付诸于实验;证明了利多稳态理论和多稳态模型指导湖泊富营养化防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出发,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困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995.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云 《矿产与地质》1996,10(5):319-324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主档是冀北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金矿类型。矿体赋存于太古代角闪角变质岩系,特别是变质闪长岩体周边及内侧,受NE、NNE向剪切破碎带控制,常在其傍侧断裂形成羽状矿脉。  相似文献   
996.
当地断裂众多,岩体破碎,崩塌滑坡遍布,加之是强震带和川西大暴雨中心区,相对高度300—3500m,泥石流形成条件极为充分.泥石流沟汇水面积小,沟床比降陡,主沟长度短.绵竹汉旺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后,可成为一个示例.  相似文献   
997.
王焰新 《地学前缘》2001,8(2):301-307
经济、有效、易获得的生物质和地质材料 (及二者的废弃物 )可用来取代传统的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已经公开发表的低成本吸附剂主要可分为两类 :(1)生物质 (包括林业和农业的废弃物 ) :树皮 /富含丹宁酸的物质 ,木质素 ,几丁质 /甲壳质 ,死的生物体 ,苔藓 ,海草 /海藻 /褐藻酸 ,废弃的茶叶 ,稻壳 ,羊毛 ,棉花等 ;(2 )地质材料 (包括矿物利用后的工业废弃物 ) :沸石 ,粘土 ,泥炭 ,有铁氧化物包壳的砂 ,粉煤灰等。其中 ,对于重金属具有强吸附能力的吸附剂有甲壳质、沸石和木质素 ,例如 ,它们对一些重金属的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 :甲壳质对Cd ,Hg ,Pb分别为 5 5 8,112 3 ,796mg/g ,沸石对Pb为 15 5 4mg/g ,木质素对Pb为 15 87mg/g。地质材料的环境利用值得引起地学界和环境工程界更广泛的重视。基于地质材料和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有望成为 2 1世纪重要的环保替代技术。由于缺少连续的可比性强的成本信息 ,要比较不同的生物质和地质材料的成本和吸附性能仍较困难。尽管已对低成本吸附剂领域进行了很多研究 ,但要更好地了解低成本吸附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实用性 ,仍需要做大量的室内和现场工作。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3–D velocity images of the crust beneath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have been constructed using P-wave travel time residuals of the latest earthquakes, with the data supplied by Chinese seismic networks.
The seismic imag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lateral heterogeneity in the crust beneath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The velocity images of the upper crust show feature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ectonic features on the surface. It can be seen from these velocity images of the vertical sections, and from the horizontal slice images at depths of 11 and 16 km that there exist East-West and North-East structures. The images indicate that the juncture zone of basin–and–range terrain is between the blue-colored high–velocity block corresponding to the Yanshan mountain range that developed during the Yanshan period in northwest Beijing and the green low-velocity area corresponding to the North China basin in southeast Beijing (Fig. 5). The juncture zone between high-velocity and low–velocity, and EW and NE fault zones have significant ore-control effects. From the chart of epicenter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North China, we find that the epicenters of earthquakes are almost entire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NE strip. Almost all major earthquakes took place in the transition strip between the high and low-velocity zones in the crust. The distribution of epicenters also reflects the strikes of known NE–faults. From the image sections along the latitude, we find that in the area between 114.0 E –118.0 E , there is a blue high-velocity block standing upright from the Moho to the upper crust (Fig. 6), from which can be deduced that some materials such as magma moved upward from the upper mantle during the history of its geologi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99.
西南地区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建平 《地理科学》2001,21(3):236-241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还需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是以水力侵蚀为主要动力形成的,文中简述了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状况,选择了4个(楚雄市、遂宁市,毕节地区及元谋县)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进行分析,讨论了土 退化过程,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降雨入渗产流点面转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袁建平  蒋定生 《地理科学》2001,21(3):262-266
在充分考虑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及地表结皮等影响因素在内的基础上 ,提出了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点面转化公式 :fm=fn×Sn/S×an×bn。以纸坊沟小流域为例 ,将实测的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值 (点渗值 )利用上式进行转化 (面渗值 ) ,并与流域径流出口观测站由降雨径流观测值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出的面渗值进行对比 ,平均相对误差仅为 2 .42 %。初步得出流域土壤面渗率与不同治理度、年内 5~ 9月降雨总量间的单因子和复合因子高精度回归方程 ,为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水资源量变化趋势提供一条量化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